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党建之窗 > 正文

省委教育工委“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”针灸骨伤学院陈松事迹

时间:2021-07-02 16:17:05 来源: 作者:

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一枚银针服务基层

 

针灸骨伤学院副教授陈松同志,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使命,作为一名专任教师,坚持“四个相统一”,落实“四有好老师”要求,潜心教书育人,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;作为一名临床医生,苦练业务能力,弘扬大医精诚精神,全心全意解决患者痛苦,造福百姓健康,在挂职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期间,立足岗位,推动荆州中医药事业发展,特别是在抗击疫情中身先士卒,深入一线,贡献力量。先后获评2020年度团省委“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”和湖北省第八批“博士服务团”先进个人。

立足三尺讲台,潜心教书育人。坚持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,持续加强品德学识修养和专业能力,苦练课堂教学技能,在本职岗位上务实苦干,自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平均每年完成300学时以上的专业课授课任务,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,注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,授课效果较好,深受学生欢迎,2014年获学校“我最喜爱的老师”提名奖。在担任2012级针推教改班班主任期间,加强班级管理,关心学生成长成才,与学生打成一片,班级实现90%以上的升研率,并获学校2015年—2016年度“优秀团支部”。本人参加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针推技能比赛,先后获团体一等奖2次,团体二等奖1次,团体三等奖2次。埋头科研,近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,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,SCI源2篇,参与编著《中国膏方大全》、《品读<本草纲目>》、《运动治疗技术》等5本专业教材及著作,目前主持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各一项。

扎根基层一线,造福百姓健康。陈松同志坚持一线临床工作,依托湖北中医名师工作室和“岐黄学者”工作室的平台,不断提升个人临床医疗水平,多年来坚持每周三次专家门诊,年平均接诊人数10000余人次,深受患者好评。2019年参加湖北省第八批博士服务团,赴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挂职锻炼,担任副院长。期间,结合医院康复医学及中医相关临床科室发展所遇到的瓶颈,提出“全院康复”及“床边康复”的建议,完善中医及康复科团队建设,逐步将中医适宜技术逐步推广至临床,帮助中药房实现历史同期增收50倍,中医科病床使用率达200%,2019年医院中医药相关业务增收近300万,占全院增收总额约10%,2020年医院中医药相关业务较上年度增长30%。同时,充分运用学校人才资源优势,加强医院“中医博士工作室”建设,推动建立“岐黄学者”工作站,开展“送医送药送健康”及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扶贫义诊活动、“冬病夏治”大型义诊活动,推动深化校地合作,促进医院发展、服务百姓健康。

奋战抗疫战场,全力救治病患。疫情期间,陈松主动放弃春节休假,驱车“逆行”二百六十多公里,奔赴一线,参与荆州版“小汤山”医院新冠肺炎一病区及二病区的建设工作。利用学科专业优势,带头组建院内中医会诊组,深入一线,每天往返于医院主院区和两个分院(定点新冠肺炎收治点)之间,积极参与和助力医院实现了无一例死亡病例,无一例轻症转重症,无一例交叉感染,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,无一例出院患者复阳的目标,医院所有新冠患者的救治实现两个100%——中医药(处方,中成药另计)参与率100%,中西医结合治愈率100%,实现中医药早期介入,全程介入,深度介入,所有病人一人一方,特殊病人随时更方。疫情后期,负责筹建新冠患者康复门诊及日常诊治工作,运用中医的各项适宜技术,将门诊及出院患者的复查工作相结合,实现出院患者后续的全程康复治疗,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
上一条:省委教育工委“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”黄家湖医院王志音事迹 下一条:省委教育工委“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”后勤管理处、后勤集团赵燕事迹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