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根铸魂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牢记使命
近年来,人文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,创新党建工作模式,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把服务教学科研、服务师生员工作为核心价值取向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、服务群众、凝聚人心、促进和谐的作用,有效增强了学院办学活力和核心竞争力。
一、强化政治引领,提升党建工作实效
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切实履行管党治党、办学治院主体责任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,加强课程思政建设,引导广大师生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站稳立场、把牢方向。
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。严格落实党委会、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,坚持民主集中制,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。落实好“三会一课”,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,建立标准化“党员活动室”,设计“党建文化展示墙”,制作主题宣传栏,营造浓厚党建学习氛围。积极开展微党课比赛、“追寻红色足迹”实践行、党史知识竞赛等特色活动,同时强化新媒体教育载体功能,利用学习强国、“QQ”群、微信群开展学习,评选“学习强国”学习之星,拓宽教育渠道,提升学习效果,实现网上网下有党组织,线上线下有正能量。
二、突出人文特色,深化党建品牌效应
打造“党建+文化”教师党建工作品牌。立足人文学院专业及学科优势,利用精品文化传播平台《杏林国学讲坛》,结合《时珍祭》、“荆楚中医药文化调研”等活动,围绕“党建+中医药文化”“党建+红色文化”等主题,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党建文化活动,讲好“人文故事”、传播“人文声音”。
建设“文化筑梦新时代”学生党建工作品牌。围绕“坚定理想信念、强化规矩意识、加强先进性建设、加强凝聚力建设、服务党员全面发展”五个重点,全方位构建学生党支部“精神文化、制度文化、行为文化、心理文化和阵地文化”,凸显“文化育人”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,使学生党建成为推动学生教育管理发展的龙头。
培育“大手牵小手,一起跟党走”党建带团建工作品牌。学院党委委员分别联系班级,深入学生课堂、寝室,参加学生活动,指导学生读书,倾听学生呼声,解决学生困难;推行教师专业党支部与学生专业党支部、团支部结对共建机制,引导专业教师主动融入学生党建、团建活动中,助力学生成长成才,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。
2019年,学院党委入选学校新时代党建品牌创建计划——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,学生第二党支部入选教育部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培育创建单位。特色品牌活动《杏林国学讲坛》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。学院连续两届获评学校文明院系。2020年学院党委被表彰为学校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。学院党委“党支部文化建设”交流论文、《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医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》分获2018年、2020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论文三等奖。
三、坚持立德树人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
推动党建工作与学院改革发展深度融合。坚持党建服务于人才培养、立德树人中心工作。按照“支部建在专业上、学科上”的组织架构,推动教师党支部书记 “双带头人”培育工程,实现教师支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。坚持“双培养”,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,把优秀人才培养成优秀党员。积极为支部书记、学科带头人提供政治思想学习、交流的机会,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。坚持“双营造”,以党建为引领,营造和谐的团队文化,营造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,通过党支部工作来实现“三促(促进学科、质量、队伍建设)、三带(带教风、学风、院风的提升)。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资源及建设成果转化为促进学院发展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强大推动力。
近三年来,学院荣获湖北省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、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;获批湖北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、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;应用心理学、公共事业管理(医事法学方向)入选湖北省一流专业;学生作品在全国“挑战杯”、全国中医药“远志杯”、湖北省“挑战杯”、“创青春”创业计划、互联网+等国家级、省级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得包括全国二等奖、湖北省一等奖在内的二十余项奖励。
四、积极发挥作用,疫情防控贡献智慧
2020年疫情发生后,党员积极响应上级号召,在第一时间下沉社区,开展志愿服务。赵敏教授受聘担任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综合专家组--法律服务专家。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党员组成“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团队”,制作心理健康知识小视频,开通“心理援助电话热线”,并深入洪山区健康驿站与新冠肺炎患者面对面交流,开展心理抚慰和疏导,一系列感人事迹被人民网、新华社、学习强国报道。
学院学生志愿服务队为洪山区54个隔离点的隔离人员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,获评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。18级学生罗海岭志愿报名首批新冠疫苗志愿者,并积极参加方舱医院志愿服务,荣获湖北省“大学生自强之星”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生制作语言抗“疫”方言小视频,助力全民抗“疫”,被《中国日报》《湖北日报》《长江日报》《长江云》等媒体报道。